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泰安市水利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水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2-26 14:37 浏览次数:


泰水字〔2025〕1号



泰安市水利局

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水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的通知



各县(市、区)水利局、河道管理保护中心,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水利主管单位,东平县移民服务中心、肥城市水资源保护中心,市局各科室、中心:

现将《2025年全市水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泰安市水利局

2025年2月25日




2025年全市水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奠基之年。全市水利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围绕大汶河流域系统治理工作主线,聚焦防汛抗旱、用水保障、河湖治理三大重点,强化项目建设、调度运行、执法监管三大支撑,夯实思想观念转变、体制机制创新、干部队伍建设三大保障,聚力打造全域规划、系统治理,多措并用、两手发力,绿色生态、全面提升的黄河流域治水兴水样板。

一、持续完善防汛抗旱体系

1.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科学谋划黄河下游大汶河流域(泰安市)防洪减灾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完成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工程建设,实施岱岳区瀛汶河、石汶河、漕浊河,肥城市汇河、汇河北支、漕浊河,东平县汇河等7个中小河流防洪减灾治理项目,年底前完成河道治理长度20.6公里。实施泰山区赵家庄、寨山前,新泰市柳树沟、大汪崖,宁阳县孔庄、住山等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汛前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对全市所有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全面开展安全鉴定,研究制定整改计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补齐洪水防御短板。(规划建设科、黄河办、运行管理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入开展防汛隐患排查。结合河湖库“清四乱”,对全市水库及河道内的各类行洪障碍、防汛隐患进行全面、彻底排查,建立健全问题清单,逐个分析研判,逐个研究解决。重点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的阻水片林、高秆作物、侵占库容等突出问题,全力解决水库下游泄洪能力不足、洪水出路不畅等防汛隐患,确保度汛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河长制工作科、运行管理科、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3.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结合去年防汛工作复盘总结,精心组织修订完善各类防洪、防台、抗旱预案方案,全面开展“实战化”防汛演练,备齐备足应急抢险物资装备。加快推进泰安市防汛抗旱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防汛指挥决策信息化、智慧化、科学化水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4.压紧压实防汛工作责任。配齐配强市县两级防办人员力量,健全完善防汛工作指挥体系。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着力选好用好小水库巡查责任人,提前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发挥防汛“哨兵”作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5.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持续完善农业抗旱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技术层面的系统支撑。尽快组织力量,现场调查、现场研判,密切监视雨水墒情及旱情发展变化,科学制定引汶灌溉用水计划,提前做好抗旱水源储备和优化调度,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农村水利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资源科、运行管理科按职责分工负责)

6.持续改善农业灌排条件。加快推进岱岳区胜利水库灌区,肥城市汶阳田灌区、安孙灌区,东平县二十里铺引湖灌区、刘口灌区等5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项目。汛前全面完成肥城、东平、宁阳等易涝区治理,着力打通排涝堵点、断点,切实改善全市农业排涝条件,整体提升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农村水利科负责)

二、持续完善用水保障体系

7.加快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加快推进新建中皋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推进实施黄前、胜利、龙门口、群将湖等4座水库增容工程,新建肥城市小泰山水库。(规划建设科、黄河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快建设系列引黄工程。加快推进引黄入泰、引黄入肥、东平滨湖水厂等引黄工程建设,论证实施引黄调水东延工程,盯紧靠上做好取水许可手续办理,争取引黄指标利用率达到70%以上。(规划建设科、黄河办、水资源科、农村供水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快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组织编制全市再生水配置利用规划,依托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再生水厂,推进化工园区和高耗水企业按要求配置再生水,力争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以上。加快推进岱岳区、宁阳县化工园区再生水厂投产运行和肥城市再生水厂提标提能,确保具备条件的化工园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以上。(水资源科、节约用水办、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市水资源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统筹水资源管理各项约束性指标,以水资源总量和效率“双控”为核心,建立约束指标体系,3月底前出台水资源管控倒逼机制。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接近控制上限的县市区要继续实行取用水限批政策,严控高耗水项目取水许可审批,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年内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2.24亿立方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以上。(水资源科、节约用水办、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市水资源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完善河湖治理体系

11.系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出台《泰安市关于全面建设幸福河湖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建设幸福河湖计划。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年底前,建成不少于1条具有泰安特色的幸福河湖样板,打造3—5条(段)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河长制工作科、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牵头,各相关科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快实施大汶河干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系统推进河湖空间保护修复、河湖水系连通及河湖岸线保护修复,打造母亲河复苏全国样板。(水资源科、市水资源服务中心、河长制工作科、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13.着力强化水土流失系统治理。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泰山区域水土流失系统治理。加快推进新泰市祝福河、宁阳县凤仙山、东平县龟山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实现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全覆盖,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行为。确保年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5平方公里以上,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83.75%以上。(水土保持科负责)

14.不断放大河湖治理溢出效应。探索建立水生态价值转换链条,通过河湖治理,带动生态改善、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实现水农文旅产多元融合,互促共进。继续深化大汶河河滩地集中整治,加快发展中草药、蔬菜、花卉等特色农业,高质量打造黄金沙滩、河滩花海等文化景观节点,不断拓展河湖治理综合效益。(河长制工作科、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15.用好河湖长制工作平台。坚决整治一味追求巡河频次、APP打卡等突出问题。发挥好河长办服务同级河湖长重要职能,用好“一河一策”方案、河湖健康评价等技术成果,将各类河湖问题、治理方案、管理措施提炼成直观化、清单化、图表化的工作指南,依托各级河湖长,协调资源、整合力量、检查督促,高位推动各项治理任务落实。(河长制工作科、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牵头,各相关科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

16.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压茬推进51个列入省调度重点水利项目,确保一季度开工12个,上半年开工30个,其余项目汛后全面开工,全年完成水利投资50亿元以上。加强项目调度管理,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继续保持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两个进度全省位次“双靠前”。(规划建设科牵头,各相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17.落细落实前期工作。针对东平湖蓄滞洪区建设、新建中皋水库、大汶河流域防洪减灾综合治理、泰山区域水土流失系统治理等流域性、控制性、标志性水利工程,加快落实项目建议书、可研、规划、土地、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全面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部分项目提前开工。(规划建设科牵头,各相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强化项目谋划储备。抢抓预算内中央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重政策机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质量编制水利发展“十五五”规划,充分衔接上级规划,前瞻性谋划一批重大标志性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民生水利项目,不断充实全市水利项目储备库,盯紧靠上做好对上争取,推动更多水利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库,全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提速度、上强度。(规划建设科牵头,各相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狠抓水利调度运行

19.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参照黄河干流水量调度条例和实施细则,研究出台大汶河水量调度方案,科学制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和月、旬水量调度方案,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功能区以及各个取水口,严格实行计划、方案审批和日常监管,确保大汶河有限的水资源有计划、有节制地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实现丰枯均衡、区域平衡。(水资源科、节约用水办、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农村水利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市水资源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加强水工程联合调度。研究制定市级骨干水网调度管理办法,推动调度目标从单一防洪调度向防洪、供水、生态等多目标综合调度转变;调度对象从以水库为重点向水库、闸坝、引调水工程联合调度转变;调度时间从汛期调度为主向全年全过程调度转变,实现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与生态用水多目标协同,全面提高水网运行综合效益。(运行管理科牵头,有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加强智慧化运行管理。推广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经验,全域建设大汶河流域现代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矩阵,6月底前完成方案编制,逐步推进建设实施,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供智慧化决策支持。(运行管理科、专家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狠抓水事执法监管

22.压紧压实执法责任。推进水事执法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涉及执法任务的业务科室,逐个制定年度执法计划,2月底前报政策法规科审查。年底前由政策法规科组织执法情况集中评估,坚决避免以检查代执法、以整改代处罚情况发生。(政策法规科牵头,各相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3.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执法。持续加大对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取水、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等违法违规行为。聚焦河湖排污、围网养殖等突出问题,建立跨部门联合整治工作机制,着力增强水事执法监管工作合力。(政策法规科牵头,各相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4.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建立健全以案释法分析研判、典型案例发布宣传、典型案例报送等工作机制。动态曝光一批涉水违法违规行为,公布一批水事执法典型案例,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在全社会形成持续高压震慑。(政策法规科牵头,各相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25.创新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聚焦泰山区域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农业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采用项目化思维,通过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组织、推动和实施,安排熟悉具体领域工作的业务骨干与相关合作主体共同组建项目组,联合开展攻坚行动,确保重点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各项目组按职责分工负责)

26.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精细做好年度水利项目资金筹措,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水利发展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省级补助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搭建高质量政银企水利合作平台,通过打捆、包装、组合等方式,提升项目总体盈利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财务审计科牵头,有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创新用水权交易机制。持续完善水权确权、定价、收储、交易等方面顶层设计,完善交易流程,规范收储机制,建立水权收储交易基本数据库,积极推进“水银行”改革创新突破,推进闲置水权收储和占用收费制度建设,打造全国水权收储再配置利用改革“泰安样板”。(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市水资源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8.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水利工程分级分类运行管理方案,明确管理标准和达标基准,以小型水库为重点,分批、分期、分类建设标准化管理工程,整体提升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水库不动产登记,加快形成权属清晰完整、管护责任明确、经营活动规范的水库工程管理体制。继续推广物业化管护方式和水库安全保险机制,研究制定水库巡查责任人汛期补助标准,全面提升水库日常巡查管理水平。(运行管理科牵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9.探索水价形成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探索分工程、分用途精准核定供水价格,发挥市场调节水资源配置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续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健全农业灌溉水权制度,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财务审计科、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农村水利科、市水资源服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持续推进民生水利发展

30.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加快农村供水工程项目收尾,强化工程审核验收,做好工程维修养护,确保“户户通、时时供、优质供”。(农村供水办负责)

31.织密水质安全保障体系。严格落实水质检测制度,强化水质检测结果公示,对水质抽检不合格的,在有关媒体进行公示。严格农村供水检测监管,对水质不达标、存在安全问题的,坚决依法依规处理。(农村供水办负责)

32.强化县域统管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县域统管、直管到户的管理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配强县级供水公司专业化管护队伍。畅通用好“116”热线电话,完善各渠道受理问题响应、处置、回访机制,确保年底前,县级统管率100%。(农村供水办负责)

33.持续推进移民项目建设。不断深化 “移民示范区”建设成效,加大跨层级、跨区域移民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资金、靶向投入,实施特色产业项目9个,建设特色移民美丽家园项目49个,美丽移民村36个。〔南水北调工程管理科(水利移民科)负责〕

九、持续推进水利科技文化创新

34.抓好重点科研课题攻关。出台《泰安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持续完善重大技术课题“揭榜挂帅”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27项重大课题研究,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原则,常态化滚动发布“揭榜”榜单,不断提高全市水利科技供给质量,力争年底前形成一批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新成果。(科技教育科牵头,有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35.打造水文化保护传承矩阵。以“五个一”水文化精品创建为抓手,编印一本水利遗产画册、编纂一本河流文化书籍、拍摄一部水文化宣传片、策划一套水利文创产品、打造一批水文化宣传载体,推出一批高质量水文化供给新产品。(水文化专班牵头,有关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36.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深学笃信力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并自觉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举措、落实工作的能力,确保全市水利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的理论正面宣传引导,健全落实舆情应对处置机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机关党委、办公室牵头,各科室、中心、各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37.持续强化党的建设。细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高标准完成党建工作任务。纵深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深化“党建+水利发展+队伍建设+机关文化”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扎实开展党支部星级评定及层级跨越行动,紧盯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全面提升。(机关党委、人事科牵头,各科室、中心、各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38.持续强化正风肃纪。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抓实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水利工程招投标、项目审查审批、资金使用监管、水事执法、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深化市委巡察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做好中央第三轮环保督察迎检准备工作,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不断巩固全市水利系统干净清朗政治生态。(人事科、水资源科牵头,各科室、中心、各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39.持续锻造水利铁军。树牢实干实绩、能上能下选人用人导向。办活用好“集中学习交流”平台,创新实施年轻干部“薪火传承、实干争先”行动,着力打造“水利铁军”品牌。加强精神文明创建,依托“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创新开展交流研讨、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不断活跃机关文化。做好第一书记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先进典型培养推树计划,精心挖掘、选树一批标杆性典型人物,打造“最美泰安水利人”,让水利形象更加立体精彩,让水利人才更加活力涌动。(人事科、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中心、各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持续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40.从严开展工作督查。把年度任务落实情况作为检验“项目建设年”成效的关键依据,严格实行清单化调度管理、常态化跟踪问效,既盯“结果”又盯“过程”,局党组定期听取督查情况评估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坚决避免虎头蛇尾、时紧时松,确保各项重点任务事事有闭环,件件有落实。(办公室牵头,各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41.持续提升宣传质效。紧紧围绕全市水利中心工作,研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明确水工程、水安全、水资源、水民生、水生态、水经济、水法治、水文化、水科普、水人物等十个核心专题,深化主题策划,开展系列报道,持续扩大行业影响,提升水利形象。(研究室牵头负责,各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42.持续强化综合保障。精细化做好公文办理、调查研究、公文写作、政务公开、政务信息、舆情信息、会议组织、机关保密等综合保障工作。全心全意做好老干部服务,全面抓好重点时段安保维稳,及时妥善处理 12345 热线及群众信访反映问题,持续巩固全市水利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局面。(办公室、研究室牵头,各科室、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信息来源:泰安市水利局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