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泰安市岱岳区: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打造现代化水库新标杆
发布日期:2024-04-09 10:03 浏览次数:

胜利水库工程包括水库和胜利渠两部分,建成于1978年,在农业灌溉、工业供水、生态补水、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胜利水库工程为试点,全力推进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设现代化水库新标杆。先后荣获山东省水系绿化样板工程、山东省管理和服务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坚持以水为“媒”融合发展,将胜利水库工程打造成为天颐湖水利风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东最具影响力景区,并成功被水利部纳入第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库,全国仅10例入选。

一、创新建管模式,促进发展、提升质效

转变“重建轻管”观念,顶格谋划推进,建立务实高效管理体系,激发水利新动能。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形成攻坚合力。将中型水库工程建设管护列为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成立全区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新建水利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建立起“区级领导、专项小组、部门单位”三级攻坚责任制,制定出台《水库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明晰改革任务,确定步骤节点。对上积极争取,“六赴黄委、四进水利部”,累计到位资金2.23亿元,对下深入挖潜,充分发挥水库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加快工程建设管护的新路子,完成胜利水库和胜利渠除险加固工程。二是规范管理形式,稳步推进改革。实行“河长制”管理,将胜利渠纳入市级河长制管理,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全面建立起市、区、镇、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供水计量体系建设,建立起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效促进农业节水、维护农田水利设施持续良性运行、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综合制度体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在高效用水的前提下用得起水。三是融入现代水网,谋求发展动力。将胜利渠综合治理项目列入作为全国试点的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根治了部分渠段岸坡坍塌、堵塞、生态脆弱等问题,胜利渠引水补源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创造多维效益,蓄水兴利、惠泽民生

充分发挥蓄水灌溉、工业供水、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创新推动水利价值多元转化。一是扩大灌面,保障农业灌溉用水。胜利水库灌区灌溉范围包括满庄、夏张、大汶口、马庄四个乡镇的14万亩粮田,灌溉面积居全市前列,运行以来,累计提供农业灌溉水量12亿立方米,彻底解决泰城西南部农业生产严重缺水问题。总投资1.56亿元,实施胜利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对灌溉水源工程、渠系工程、灌排泵站等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计量监测设施与信息化建设,2025年竣工运行后,将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7.5万亩,可向沿线10余个乡镇提供农业灌溉用水4703万立方米,年节水1008万立方米。二是修渠布线,保障工业发展用水。先后实施胜利渠水毁工程、拦河蓄水改建工程等,修复沿线渠道、保障水量充沛。拟定总体供水规划,修建供水管线和水库2号放水洞,做好供水准备。2007年以来,胜利水库累计向大汶口工业园提供工业用水1.35亿立方米,其中,仅2022年就向20余家企业共供水862.3万立方米,为周边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水利保障,三是改善环境,保障水产养殖效益。科学放养鱼种,投放大规格、多品种、足量的优质鱼苗;通过不定期清理水库底面障碍物、进出口设置拦网防逃防害等措施,为水产养殖创造有利环境;随时监测水质各项指标及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放养量,以真正达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水库鱼类品种繁多,有花白鲢、噘嘴鱼、鲤鱼、草鱼等20多个品种,年产鱼35万斤左右,产值300余万元,有效提升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

三、打造秀美景区,文旅融合、以水兴旅

依托胜利水库和胜利渠的生态资源优势,高标准打造天颐湖景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发展全域旅游。一是多维设计,构建水利景观体系。建设熊猫馆、古典汽车博览馆、飞行馆、“泰山之眼”摩天轮、天颐阁等18个游玩项目和上百处景点。其中,泰山花海项目种植美国银枫、北美红槭等彩色叶新树种100余种、乔灌木1.3万株、花卉100余种,以玫瑰岛、紫薇岛等岛屿为游览节点,11座独具特色的景观桥串联起小岛和水系。二是多措并举,延伸文旅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周边“吃、住、行、游、购、娱”各业态要素,建成与景区一脉相承的“花筑·天颐精品酒店”“木屋度假酒店”等集群;开发天颐主题餐厅,北留、膏城小吃街,供游客品尝特色美食;成功举办郁金香节、沙滩音乐节、环湖马拉松、摄影大赛等大型主题活动,打通旅游服务“最后一公里”。采用“互联网+旅游”模式,与携程、去哪儿等OTA平台合作广揽客源,游览方式从“单一景区”向“全域旅游”转变。天颐湖景区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710余万人次,收入2.3亿元。三是多学科打造,创新研学应用场景。充分挖掘水文化内涵,以“艰苦奋斗、团结互助、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胜利渠精神为载体,打造研学基地,连续推出“战天斗地、人民胜利”“漫步天颐湖畔、探寻胜利文化”、花海种植体验、皮影、扎染等特色课程,全方位展示12万群众建造胜利水库和胜利渠的历史,传承和发扬优良文化,先后荣获山东精品旅游十佳研学目的地、齐鲁研学旅行联盟共建基地、第二届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三等奖等荣誉。目前,累计接待研学队伍7万余人次,走过景区里程23万公里,实现“零投诉、零事故”。


信息来源:泰安市水利局、岱岳区水利局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