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我市着力推进河道采砂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 管好河砂资源 擦亮生态底色
发布日期:2024-10-12 17:40 浏览次数:

秋日,阳光穿过薄雾洒落在大汶河上,水面波光粼粼。沿河漫步,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微风凉爽。

大汶河又名汶水,是山东省境内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古老的大汶河不仅有文化沉淀,同时也带来了河砂资源的沉积。近年来,我市在河道工程涉砂领域建立六项管理制度,实行工程涉砂数字化远程监控,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推进河砂资源长效管理,为大汶河生态河道建设保驾护航。

全面建立河湖长组织体系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大汶河干支流汇聚着我市大部分河砂资源,库砂、湖砂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型水库和东平湖内。为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建立河砂长效管理机制成为河砂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

2016年,一场河湖长制改革在泰山脚下、汶水之畔迅速铺开。“市、县、乡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党政班子成员担任副总河长和同级河湖长,泰安全面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市水利局河长制工作科科长吴强介绍,我市境内有482条河流、617座水库共设河湖长3301名。其中,市级河湖长8名、县级河湖长66名、乡级河湖长707名、村级河湖长2520名,实现了全市河流、湖泊、水库、湿地、重点塘坝水域管理全覆盖。

为进一步推动河砂资源管理工作落地落实,我市出台了山东省首个河湖保护管理政府规章《泰安市河湖保护管理办法》,编制河道采砂第三个五年规划,制定工程涉砂管理意见、信用管理办法、考核奖励办法等10余项制度,为河砂管理提供政策保障。同时,我市拓展“河长+警长+检察长”机制,连续组织开展水利、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横向联动,市县镇三级纵向联动的河湖监督检查“春雷行动”,坚决打击非法采砂。

智能化监管让采砂实时可见

根据河流等级及具体情况,明确市县两级批复权限;采销分离,有效防范资源流失;分级巡查,有效杜绝监管漏洞……河道资源管理是河湖长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河道工程涉砂领域,我市建立“分级审批、提级审查、采销分离、国有经营、进场检查验收、日常巡查”六项管理制度,实现河砂管理工作由采到禁、由堵到疏、由规范到精准的转变。

在柴汶河治理工程汶城涉砂管理站,划定采砂区域、地磅信息对接、设定电子围栏、采砂设备填报、采砂人及承运人登记注册等方面的数据可实时传输,实现全程可追溯倒查。这是我市用数字化提升河砂资源管理水平的举措之一。“我们加快推进智慧化管理,开展数字化砂场建设,对视频监控、电子围栏、地磅数据等进行技术模块改造升级,同步联网省河长办系统,在全市所有采砂作业点实现了边界无盲区智能监控、远程可视化线上全过程监管和现场采砂作业全天候监控。”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资源管理科科长殷勇说,为不断提升河砂监控效能,市水利局采取“人管+技防”的智能化监管措施,建立完善全市河砂资源监控系统,在工程涉砂现场实现视频监控、自动报警全覆盖,并配备无人机开展巡河作业,为规范采砂秩序提供技术支撑。

综合治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漫步在大汶河岸边,只见白鹭等水鸟或振翅翱翔,或驻足水间,美景如画。本着“取之于河、用之于河,服务建设、回馈民生”的原则,我市水利部门将河砂资源统筹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河道维修养护与河砂综合监督管理等方面。

我市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河道防洪排涝等工作,将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据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河道工程建设科科长韩建伟介绍,2021年以来,我市治理河道180公里“。开展河道综合治理,不仅可以提高防洪减灾综合治理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灌溉问题、保护沿河良田,更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韩建伟说。

以大汶河文化遗址为主线,我市以内河步道及绿带串起湿地公园、明石桥、东平湖、天颐湖等景观文化长廊,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29条,形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持续改善全市河湖面貌,为沿河群众提供新的休闲娱乐打卡地,提升了沿河群众的幸福指数。

河道治理护生态,水清岸美焕新颜。眼下,河砂资源的长效管理增强了沿河群众幸福感,擦亮了河道生态底色,让古老的大汶河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望岳新闻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