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泰安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悠悠汶水奔腾而过,滋养着一方沃土,见证着岁月变迁。这里,每一处水利工程都承载着防洪保安、水源保障、生态保护的重大使命,庞大的工程体系背后,有一众为水而迁、因水而移的特殊群体——库区移民。
作为山东省第一移民大市,截至目前,泰安市累计转移安置33.5万水库移民,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大中型水库建设而迁移的群众。这些移民远离故土,星散在全市937个村落,以无私奉献精神,倾力支持水利工程建设。他们的安居与发展,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稳定持续发展大局,也生动诠释着水利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坚守初心使命,力行民本思想。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对于水利移民科科长王坤来说更是重任在肩、使命如磐。
“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用水利初心诠释为民情怀
2019年,王坤投身于水库移民工作,在移民安置、后期扶持、资金监管等工作中深耕细作,为推动泰安市水库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倾尽全力,成为了移民群众心中的“贴心人”,行业内的“排头兵”。
近年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进入决胜冲刺的关键阶段。在这场关乎民生福祉的攻坚战中,泰安市水利局统筹全局、科学部署,以水库移民“千万工程”为抓手,不断强化政策供给、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而王坤带领的工作团队更是勇挑重担、勠力攻坚。从前期规划的反复推敲,到施工建设的全程跟进,他始终扎根一线,穿梭于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面对面交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控工程质量,争分夺秒推进项目进度。在团队齐心协力的拼搏下,泰安市水库移民后扶项目一路领跑,推进效率位居全省前列。
汗水终成沃土,耕耘终获硕果。泰安水库移民“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不断迸发澎湃动能,交出亮眼答卷:在全省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绩效评价中荣获“五连优”;水利部发文推广东平县移民工作典型经验,为全国移民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本;在全省移民后扶项目劳动竞赛中获省级示范工程,获先进集体等奖项42个……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广大水利工作者的心血与智慧,也见证着泰安市在移民工作领域的不懈探索与创新突破。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绘就移民幸福生活新图景
“群众无小事”是王坤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自踏上移民工作岗位,他便将这句话化作行动的指南。
精准策划,打造精品“美丽家园示范区”。为提升移民项目综合效益,王坤带领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以区域相连、人文相近、产业相融的移民聚居区为单元,精心打造“青山绿水美丽山村”“湖光山色最美黄前”“红色引领研学旅游”“环境提升幸福移民”等7大移民示范片区,涵盖整体搬迁村106个、分散安置村66个,受益移民10万余人,“千万工程”泰安篇的宏伟蓝图在泰汶大地渐次展开。 在泰山区,“汶水河滩研学旅游”项目示范片区通过“串点成线、以点带面”模式,沿汶河整合中郭村、刘家疃、石碑村等村落资源,发展文旅项目,打造“汶水兴”移民旅游风景区;以“网红村”王林坡村为中心,整合周边资源,带动整片移民村协同发展。位于彩山水库库区的“青山绿水美丽山村”示范片区,则以洪山村为核心,提档升级周边移民村基础设施,融合乡村旅游、龙湾地质公园等资源,绘就山水相依的美丽画卷。
岱岳区聚焦黄前水库沿线,在门庄、红河、曹家林等移民村集中推进美丽移民村和美丽家园建设,让山村与水景交相辉映,打造“湖光山色最美黄前”示范区。项目后续将依托文旅产业带动移民就业,实现收益反哺家园建设的良性循环。 新泰市依托金斗水库、东周水库,打造“水墨乡村美丽家园”示范区。一方面,对大驻马、小驻马等移民村进行基础设施升级,融入文化元素,塑造“村在画中”的诗意乡村;另一方面,推进产业试点项目,助力移民村产业转型。 肥城市深挖尚庄炉水库库区红色资源,以东陆房村(陆房突围战发生地)为核心,建设大型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并配套实施美丽移民村建设。未来还将延伸红色产业链,打造集民俗展览、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研学旅游品牌。 宁阳县贤村水库库区聚焦整体搬迁村,持续扩大美丽移民村覆盖面,加强环境整治,彰显现代农村魅力。
东平县作为移民大县,依托“双30”工程政策机遇,推进移民产业园和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同时利用移民村“集中连片”优势,系统规划建设“环境提升幸福移民”示范区,促进移民增收致富。提质增效,打造移民赋能产业集群。为提高移民收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王坤深入调研,精准定向,充分挖掘各地的地域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项目。以“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渠道、人有就业岗位”为目标,紧盯市场需求,选准项目、优化布局,精准嫁接本地造纸、蔬菜、林果、钢铁、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为移民村量身打造纸巾分割、恒温冷库、设施农业、煎饼加工、生态渔业等特色移民产业项目28个,带动1800名移民群众就近就业。同时,先后开展4轮次移民职业技能培训,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移民,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领头雁”。
帮扶解困,打造“接地气,破难题”的移民暖心惠民工程。王坤时刻关注移民的实际需求,聚焦移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规划,精准实施了一系列暖心惠民工程。2024年,大力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乡村净化、家园美化“五化”惠民工程,新增美丽移民村38个,总数达到139个。结合农村供水保障攻坚行动,全面解决47个移民村饮水安全问题。创新开展“黄河大集”“移民村晚”等特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增强移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也赢得了移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 做移民群众的“贴心人”
在工作中,王坤始终坚持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他经常走街串户,与移民群众拉家常、问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遇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正是这种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的态度,让他成为了移民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王坤还十分注重团队建设。他深知,面对复杂繁重的移民工作,唯有锻造一支团结奋进、专业过硬的队伍,方能扛起责任、共克难关。日常管理中,他化身 “引路人”,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开展案例研讨与经验分享会,悉心培育年轻干部成长,同时鼓励团队打破思维定式,积极探索移民工作的创新路径与高效方法。在他的引领下,水利移民科逐步形成 “比学赶超、协同攻坚”的良好氛围,成长为泰安市水利系统的标杆队伍。2024 年 6 月,该科室在全市水利系统“扛旗当先锋,攻坚打头阵”主题活动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王坤本人亦凭借出色的工作实绩与群众口碑,在泰安市市直部门单位“百名科长大家评”活动中荣膺第四名,以实干实绩诠释了新时代水利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移,是为了水利兴旺、为了国之大事。
安,是为了移民群众、为了未来生活。
如今,漫步在泰安市的各个移民村庄,整洁的村容村貌、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幸福洋溢的移民笑脸……构成了一幅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画卷。
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处蝶变,都凝聚着像王坤一样在奋进路上默默奉献的广大水利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展望未来,王坤将继续秉持为民初心,扎根水利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谋福祉,为泰安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续写更加动人的民生篇章。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